歷史上的金門
一千六百年,金門風雨的歷史,金門風獅爺誕生的歷史。
晉朝的金門
西元三一七年,西晉滅亡,瑯琊王司馬睿即位建康(今南京),中國的中原,遭受胡蹄蹂躪,官冕士紳百姓黎民,紛紛逃難,金門也成避世的仙境。
唐朝的金門
西元八○四年,安史亂後的唐王朝,失去了氣候高寒、水甘草美的隴右、河北、淮北一帶的優良牧馬地,為了軍事軍需,只好轉到內地設監牧馬,更無奈的是選到福建養馬,並在泉州設置了「萬安監」,擇定了五處牧區,時稱浯洲的金門島,就冕派了一位叫陳淵的來牧馬,他帶來了十二姓牧人及四位部將,就在島西的豐蓮山麓設牧飼馬,營田生產口糧、開啟草萊。但這處「萬安監」,因為「大收境內畜戶,放牧其中」,可是「馬之良者估不過數千,不經時輒死」,因此,不到一年就廢罷。陳淵的到臨,是島上設牧民的起始,他率眾開闢草萊,化荒蕪為樂土,因此金門人尊為「開浯恩主」。
宋朝的金門
北宋末,也在浯洲、烈嶼設牧馬區,產「洲嶼馬」,但低弱不披甲,不作戰馬,僅作舖馬。那時的浯洲嶼尚是低度開發的地方,泉州的一些大戶就率族到面向廈門的後浦、古龍頭設堰築埭,築海為田,作經濟生產的打算。
宋金交戰,忙不迭的時候,東南海上也有趁亂打劫的海盜,乘風而上,伺機登陸,一二一七年,泉州知府大人就在浯洲嶼的料羅灣擊退海賊,並經略海上防務。
元朝的金門
在南宋王朝兵荒馬亂,百姓奔逃避難之際,浯洲又成為亂世遺民的桃源仙境。受朱熹政治正統自覺精神的影響,金門士子不赴元朝科舉,金門只是元王朝征鹽之地。
明朝的金門
明太祖統一中國,為了鞏固海防,洪武二十年,西元一三八七年,江夏侯周德興奉命籌建福建海防,翌年浯洲建了一座千戶的所城,戍卒有一千五百三十五名,這座城建于濱海的岬角,為的就是要防患倭寇的患邊。
倭寇犯邊,不絕如縷,在嘉靖朝特別猖獗,明王朝的千里海防疲弱空虛,「兵非素練,船非專業」,嘉靖三十九年(西元一五六○年)春天三月廿三日,漳賊就勾結倭蕃登上金門料羅,一路燒殺,金門東北的官澳社,西北的古寧頭社,西南的後浦社,無地不被侵犯,前後共肆虐了五十餘日,這次全島性的災禍,村舍為墟,在金門的一次浩劫。
明鄭的金門
崇禎十七年,西元一六四四年,明思宗傷心的走上煤山自縊,結束了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國祚,二年後,唐王隆武二年,西元一六四六年,孤臣孽子的鄭成功就在烈嶼吳山,結盟起義。
鄭成功在金門,前後有十五年(西元一六四六~一六六一年),那時金門是鄭家軍練軍、補給之地,取材為薪,伐木造舟,金門山林為之一空,永曆十五年,也是清順治十八年春天三月二十三日,他率兵二萬五千,兵船四百餘艘,順著春天的季風揚帆東收臺灣。
清初的金門
料羅灣的媽祖庇佑鄭成功在歷史上寫下了功名,但金門在清帝盛怒之下,西元一六六三年(清聖祖康熙二年十二月),清兵佔領了金門,「遷界令」下,墮城、焚屋、遷眾於界內,為了杜絕鄭家軍的後援,金門的山林又一次遭受浩劫。